close

2018唐獎生技醫藥獎昨日宣布由3位標靶治療先驅共同獲得,分別是東尼.杭特(Tony Hunter)、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 J. Druker)與約翰.曼德森(John Mendelsohn)等美國牙周病治療知名學者。唐獎召集人、中研院院士張文昌表示,3人透過釐清癌細胞訊息傳遞機制,阻斷其路徑,使癌細胞失去養分的標靶藥物,讓癌症不再是絕症,將從此翻轉癌症治療的展望。

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The Salk Institute)生物學教授杭特在獲獎後第一時間受訪表示,此獎肯定他們在癌症基礎機制研究的努力,開啟癌症治療一扇門;另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官網新聞聲明,曼德森活動假牙表示,此獎鼓勵與彰顯在癌症治療中基礎科學研究與臨床應用的重要關聯性。

看診時,我常聽病人抱怨:「最近火氣大,整排牙齒浮浮的,咬東西沒力量…」等,諸如此類的主訴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其實絕大多數的患者可能是罹患了牙周病。那牙周病又是什麼樣的疾病呢?簡單來說,就是牙齒周圍組織的疾病。牙周組織包括了牙齦、牙周韌帶及齒槽骨。若口腔衛生習慣不好,導致牙菌斑、牙結石堆積在牙齦溝處,此時就會引起牙齦開始發炎,若不及早接受治療,就會進一步破壞牙周韌帶,齒槽骨,因此病情若過於嚴重,即使牙齒本身沒有蛀牙,仍然面臨拔掉的命運。“預防勝於治療”想必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詞了,因此口腔的保健與預防才是維持牙齒美觀及功能牙週治療的重要課題。

杭特是首位發現酪胺酸可以被磷酸化的科學家,致癌基因src是一個酪胺酸激牙周病治療方式?(tyrosine kinase,TK),扮演細胞生長與存活的總開關,因此揭開細胞內訊息傳遞研究的黃金時代。

美國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奈特癌症研究所長德魯克爾,成功將imatinib(商品名為基利克Gleevec)應用於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是推動臨床試驗的醫師科學家,使Gleevec成為TKI標靶治療先驅。

曼德森利用抗體阻斷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對抗癌症,參與並推動cetuximab(商品名為爾必得舒Erbitux)臨床試驗,獲得美國FDA核准用於大腸癌與頭頸癌的治療。

牙周病主要分為兩類:牙齦炎與牙周炎,牙齦炎常是牙菌斑過多所致,它容易堆積在牙縫間與牙肉邊緣,鈣化形成牙結石,症狀主要侷限在牙齦部位。牙周炎常會有出血紅腫、疼痛、牙齦從牙齒上剝離的情況,更進而侵犯牙齦下方的齒槽骨和牙周韌帶。
牙周病初期可能僅牙齦些許紅腫,一旦口腔衛生持續不佳,就可能帶來嚴重傷害。若出現下列症狀,代表可能是牙周病的警訊:
1.刷牙時牙齦出血
2.口臭
3.牙齦腫脹或產生膿包
4.牙齦萎縮,牙根暴露及牙縫變大
5.牙齒對冷熱敏感
6.牙齒鬆動或咀嚼無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haskap3px5o 的頭像
    bhaskap3px5o

    bhaskap3px5o的部落格

    bhaskap3px5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